老兵杨金继回忆松山会战:一天牺牲3个连长,原本3000人的团只剩下200多人、177人的连队只剩下17人!
松山会战,是抗日战争滇西战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;
这场战役历时95天,伤亡7万多人,终于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。
松山会战的胜利,对于当时的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:滇西战场的僵局得以被打破,将战线外推,至此中国军民终于开始了大反攻!
不过,这一战我们打得非常惨烈。
当时,中国远征军无论是军备还是人数,都远胜于日军,日军便发起了“玉碎战”。
所谓“玉碎战”,不过是日军的一种自我美化,实际上就是全军覆没。
在这种“自杀式袭击”的情况下,当时的战况异常惨烈。
据松山会战幸存下来的老兵杨金继回忆:“当时一天就牺牲了3个排长,大家都是抱着‘这是最后一战’的心情来打这场仗的。”
下面,跟着抗战老兵杨金继的回忆,来看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展开剩余76%1938年淞沪会战爆发,日军嚣张地宣称“三个月内灭亡中国”!
杨金继弃笔从戎,决心参军——那一年,他只有15岁。
1942年,杨金继所在部队被编入远征军,他也跟着部队到达了滇西战场。
后来他回忆说,那是他这辈子经历过的最惨烈的一仗。
当时,其实日军已经意识到他们与远征军之间的实力差距,想要赢得这场战役不是那么简单。
所以,他们在一开始就打算与远征军同归于尽。
不过,日军占据地势优势,他们趁机在松山上构筑了牢固的军事工事,哪怕打不过,他们也可以躲进地下室里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远征军想出一个主意:
他们可以悄悄地将地道挖到日军碉堡所在地的地下,然后划定一个最接近碉堡的目标点,在这个目标点中埋下炸药,炸药炸开之时,就是我军反扑之时!
不过与此同时,我军也需要构筑起坚固的工事,以防敌人反扑。
杨金继所在部队负责的,正是工事的构筑。
据杨金继回忆,当天晚上200多日军果然朝着我军所在地进行反扑。
王连长奉命带领部队前去增援,而杨金继则带领三排在侧后方的半山腰进行警戒。
第二天一大早,杨金继尚未得知夜晚战况如何,就被营长紧急召唤回营部,并任命他为“代理连长”。
原来,在昨晚的战斗中,王连长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。
接到命令后,他赶紧带人前去前线占地防守;
经过一晚上的激战,剩下的人连两个排都不够,他只能将剩下的人整合成一个排,抓紧时间构筑工事,等待下一轮攻击的到来。
又是一个夜晚,四野无人,周围静悄悄的,山风在黑夜中呼啸而过——像极了暴风雨前的平静。
杨金继直觉不对,他让战士们都起来,果然有一伙人趁着夜色,悄悄往他们这边靠近!
他打手势,让战士们瞄准这群黑影——“砰”的一声,这场黑夜中的突袭战开始了。
日军疯了似往前面扑,双方开火1个小时左右,直到天快亮时,日军才撤退。
杨金继在这这场突袭战中,右腿被敌人的子弹射穿,血流不止;
他简单给自己包扎之后,继续往前冲。
最后还是其他战士劝说,他才找了一个代理连长,被医疗兵给抬了下去。
后来杨金继被拉到了医院治疗。
据他回忆说,虽然他们赢了,但那一天接替他的两个连长都牺牲了,也就是说包括他自己在内,一天换了4个连长!
松山战役结束后,他们连队原本有177人,最后回去的只有17人,可见战况之残酷激烈。
松山战役取得的成效是令人惊喜的,它的出现鼓励了中国军民,揭开了我国大反攻的序幕;
同时它也是残酷,原本3000人的团只剩下200多人、177人的连队只剩下17人。
人数上的对比,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,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当时的军人有多么伟大!
参考文献:
抗日战争纪念网《杨金继:松山战役——一天牺牲3个连长》
发布于:山东省亚金配资-免息配资平台-用杠杆炒股-杠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