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困中的突围本就艰难,更何况还肩负着掩护军部安全撤离的重任。
1941年,当新四军第3师第7旅在彭明治带领下冲出日军的包围圈时,战士们疲惫不堪,只想尽快离开危险区域。
可就在这关键时刻,彭旅长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不继续突围,而是回头消灭敌人。他为何要这么做?
日寇"扫荡"
1941年7月,华东大地烈日炎炎,日军却在这酷暑中调集了17000多人,开始对盐城地区进行大规模"扫荡"行动。日军的目标很明确——彻底消灭新四军主力。
展开剩余89%盐城,这个位于江苏东部的城市,是当时新四军的重要据点。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,新四军采取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策略——空城计。
在日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,新四军主动撤出盐城城区,把日军引入一座空城。
日军满怀信心地向盐城发起猛烈炮击,整整炮轰了一个小时。炮火停息后,日军冲入城内,却发现城中空无一人。
他们愤怒地意识到被新四军耍了一招,可新四军各部队已经分散突围,消失在广阔的江淮平原上。
新四军第1师第2旅和第3师第8旅各自选择突围路线,而第3师第7旅则担负起了更为重要的任务——掩护军部安全撤离。
这支由彭明治率领的部队,成为了保障新四军指挥系统安全的关键力量。
在随后的几天里,第7旅带着军部一路奔波,躲避日军的围追堵截。
战士们几乎没有时间休整,很多人已经两天没有进食,只能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坚持前进。
休整中遭汉奸出卖
7月22日下午,经过连续的行军和多次小规模遭遇战,彭明治率领的第7旅终于带着军部进入了建阳镇。
这是一个不大的江南小镇,街道狭窄,民居密集,周围有树林和农田环绕,是个短暂休整的好地方。
进入建阳镇后,彭明治立即安排部队分散住宿。
第19团负责镇东南警戒,第20团驻扎镇西北方向,第21团则直接保护军部,驻扎在镇中心。
彭明治考虑到战士们已经两天没有好好吃饭,特意下令让后勤部门尽可能收集食物,让战士们填饱肚子,恢复体力。
战士们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,煮上一锅热腾腾的饭菜。
有的战士脱下了沾满汗水和泥土的鞋子,活动酸痛的脚趾;有的则抓紧时间检查武器装备,确保随时可以投入战斗;还有的干脆靠在墙边,闭目养神,争取短暂的休息。
可就在新四军7旅在建阳镇休整的同时,一个不为人知的危险正在悄然逼近。
当天傍晚,一个汉奸悄悄溜出了建阳镇,直奔10公里外的日军据点。
这个汉奸向日军据点的指挥官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:新四军一支部队进驻了建阳镇。
虽然这个汉奸没能提供新四军具体的部队番号和人数,但这条信息已经足够引起日军的高度重视。
据点指挥官立即将情报上报给了驻扎在附近的日军中队长仁川次郎。
仁川次郎的"完美"包围圈
仁川次郎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日军军官,作战谨慎,手段残忍。
收到情报后,他并不满足于自己中队的兵力,而是迅速向周边日军据点求援,很快集结了500多名日军。
当夜幕完全笼罩建阳镇时,仁川次郎制定了一个他认为万无一失的夜袭计划。
他将主力部队分成三路,准备从镇子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,而他自己则带领一个小分队,悄悄潜入镇内,准备里应外合。
深夜时分,建阳镇上大部分灯火已经熄灭,疲惫的新四军战士们大多已经进入梦乡。只有负责警戒的哨兵仍然精神紧张地巡逻着。
就在这时,几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镇内。这正是仁川次郎带领的小分队。
他们身着黑色服装,行动敏捷,避开了新四军的哨点,成功潜入了镇中心区域。
在镇东南方向驻扎的新四军19团政委王东保当晚睡得不安稳。他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,便起身准备巡查一下部队。
就在他走出住处的那一刻,他看到两名女兵被几个黑影制服。凭借多年战场经验,他立即意识到敌人已经潜入。
王东保没有丝毫犹豫,拔出手枪,瞄准那两个黑影就是两枪。两名试图制服女兵的日军应声倒地。枪声立刻惊动了整个19团,警报迅速响起。
几乎在同一时刻,镇外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。
仁川次郎的主力部队开始了围攻。日军的迫击炮弹落在镇子的房屋上,爆炸声、房屋倒塌声和人们的呐喊声混杂在一起。
彭明治的决定,让局势逆转
在枪声响起的第一时间,彭明治就意识到建阳镇已经被日军包围。作为经验丰富的指挥官,他迅速作出判断——必须立即突围,保证军部安全。
彭明治下令19团固守阵地,阻击从东南方向进攻的日军;21团负责掩护军部,准备随时撤离;20团则带头突围,寻找突破口。
突围开始后,彭明治亲自带领一个小分队探路。
在与日军短暂交火后,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——日军虽然来势汹汹,但火力并不强,兵力也有限。这与日军惯常的"扫荡"作战方式不同。
彭明治迅速分析局势:日军很可能只有500人左右,而7旅三个团加起来有2000多人,完全具备全歼敌人的实力。
如果这时候选择突围,确实可以保证军部安全,但会错失一个歼灭敌人、获取武器装备的好机会。
在迅速权衡利弊后,彭明治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。他立即通过通讯员向各团下达新的命令:"停止突围,给我打回去!全歼这股敌人!"
这个命令一经下达,立刻在各团指挥员中引起了短暂的震惊。
刚刚还在拼命突围的部队,现在要掉头反攻?但彭明治的威信和决断力让所有人很快接受了这个看似冒险的决定。
彭明治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:
19团继续固守东南方向,但从防守转为进攻;20团回师增援,包抄日军右翼;21团在护送军部到安全地带后,迅速回援,切断日军退路。
当仁川次郎意识到情况不对劲时,为时已晚。
他原本以为新四军会在突然袭击下惊慌失措,拼命突围,没想到对方不仅没有溃败,反而组织起了有序反击,并很快将日军包围。
仁川次郎企图骑马突围,但他的战马被一枚手榴弹炸死。
失去了坐骑的他被迫步行,最终在新四军的追击下丧命。他精心设计的夜袭计划,反而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,日军500多人全部被歼灭。
新四军第7旅不仅成功掩护了军部安全,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:步枪247支、轻重机枪24挺、迫击炮4门。这些武器对于常年武器短缺的新四军来说,无疑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这场建阳镇战斗是抗日战争中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。
彭明治旅长的果断决策,把一场危机变成了胜利的契机,不仅粉碎了日军的"扫荡"计划,还为新四军缴获了重要的武器物资。
这场战斗也再次证明,在面对强敌时,有时候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,最有效的突围反而是回头反击。
信息来源:《新四军战史研究》、《华东抗日根据地史料集》、《抗日战争在江苏》发布于:河南省亚金配资-免息配资平台-用杠杆炒股-杠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